- · 《盐科学与化工》期刊栏[10/30]
- · 《盐科学与化工》杂志社[10/30]
- · 《盐科学与化工》编辑部[10/30]
- · 盐科学与化工版面费是多[10/30]
- · 《盐科学与化工》投稿方[10/30]
- · 《盐科学与化工》数据库[10/30]
亚硝酸盐对人身体有哪些危害(化学化工文献)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感官指标:白色,味咸,无异味,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异物。 理化指标:理化指标具体要求见下表: 其中—— 氯化钠:是食用盐的主体物质。氯化钠
感官指标:白色,味咸,无异味,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异物。
理化指标:理化指标具体要求见下表:
其中——
氯化钠:是食用盐的主体物质。氯化钠含量低,表明食用盐纯度低,杂质含量高。
水分:食用盐中水的含量。
水不溶物:食用盐中的水不溶杂质,如泥土等。
水溶性杂质:指可溶于水的其他非氯化钠类无机盐,如氯化镁、氯化钙、硫酸镁、硫酸钙、硫酸钠等。
碘:指碘剂的添加量。现在用的碘剂主要是碘酸钾。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,就达不到补碘的目的。
铅、砷、钡、氟:为有害元素,国家标准中对此规定了限量。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内是安全的。个人标准是每天6克。
古代为什么要控制盐?
因为盐从来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食用品,只要是重要的,其次又是民间大量且持续需要的,那么在古代必然成为官办的朝廷垄断行业。
说到关于盐的贸易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
中原地区的领先,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于“生活”的完善,饮食里的一个细节,都会推动农耕社会对其他文明的超越。盐是自上古以来就被发掘为调味的佐料,一颗颗细得几乎不可见的盐,却曾经是比粮食还要昂贵的重要物资。
古代社会的饮食结构很单一,荤素食都不多,在这样的背景下,盐和粮食的结合,对社会的冲击是很大的,正如今时今日的美食,有味道与没味道的区别也是极大,这也是盐在古代是重要的“生活物资”的根本因素,古人所说的“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”,在某种时代背景下,这其实就是一种炫富。
因为重要,早期的商人就会制造、销售盐,这里面的财富空间极大,在春秋战国时,想要富可敌国,卖盐是必不可少的办法。
咱们就说中原王朝的优势,古代产盐最主要的三个地区,一是岭南沿海地区,例如雷州半岛,二是西北地区,产盐出自大量盐碱地,三是东部沿海,也有盐场的分布。很巧的是,这些地区,除了西北地区的部分疆域不经常性地被游牧民族控制外,当时主要的盐产地,都是在中原的手中。
随着社会的进行,农业的推进、畜牧业的增长,盐也成为了“大众商品”,光是大众这么一个理由,就足以让盐数千年以来比肩粮食的地位。
盐的生产成本极小,古人说“围海晒盐”,这盐,说白了就是“白来”的,再说通俗点,就是等于在卖“海水”。这么一种商品,材料取之不尽,生产成本几乎于无,这已经符合了“暴利”的标准。
暴利的东西,一直被古代商人掌控,合适吗?
“无商不奸”、“无奸不商”,这些对商人有偏见的标签,就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
盐商们将大量的盐卖给各个国家,甚至也卖给游牧民族和周边民族,贸易本来是没有错的,但是走南闯北的商人,他们掌控了大量的“盐”,难免就会影响政治。富有的商人可以招募私军,对国家造成威胁,有的商人为了财富牺牲他人利益,因此“盐”这东西,必须被掌控。
一是为了用盐巩固稳定。
二是为了盐背后的巨大红利。
这就是我国古代朝廷必须要掌控盐业的两个最基础原因,说白点,一是为了权,二是为了钱。
第一个对盐进行完全垄断的封建王朝是汉朝,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对盐、铁业进行了高度的集中,让汉朝廷成为了垄断的受益者,而桑弘羊,就是因为帮助汉武帝进行商业改革,从而成为了顾命大臣。
汉昭帝时期,一场影响我国数千年的“盐铁会议”举办,其实这场会议中,也还有着许多文人对国家垄断盐铁行业颇有微词,他们认为与民争利十分不妥,但最终仍旧是“垄断派”获得胜利,从而确定了“官卖”的制度,盐也是这个时期开始,彻底成为了律法所规定:只有朝廷能够经营,而其余商人都不得私自经营的重要物资。
盐业的控制权的最终归属,成为了封建王朝兴盛的一个大因素。
对于盐田,官府进行了回收和增设,虽然说垄断,但也不可能完全不让百姓参与,朝廷只是垄断了盐的生产权和经营权,可流入市场这个低端环节,依旧要靠民间商人。
盐业的垄断,让朝廷的财政有了一个巨大的攀升,铁业尚且还存在成本,但盐业实乃一本万利,汉代中后期君主,有部分人能够纵情享乐,和盐业收入息息相关。
自汉代以后,中央王朝对盐业都实行了高压垄断,即便到了商业最开放的唐朝,垄断都不曾松动。
文章来源:《盐科学与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kxyhg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1050.html
上一篇:盐科学与化工维普期刊网(盐化工论文)
下一篇:没有了